toBeTheLight.github.io 荒原

《知行-技术人的管理之路》

2022-10-15
toBeTheLight

不愧为技术人写的书,太有条例了。

一本系统性介绍管理之路的书,包含了管理认知、方向规划、团队建设、任务管理、管理沟通五个方面,其中有一些通用的不限定于管理层面的通用方法,如问题解决办法、沟通办法、情绪控制等

上级看了知如何带人做事。

下级看了知如何“投其所好”,是一颗双方都欢迎的妙药。

迷茫的前途

  • 发展路径
    • 技术类
      • 广:架构师
      • 深:技术专家
    • 管理类
      • 技术向:技术管理者 -> CTO
      • 业务向:职业经理人 -> CEO
    • 创业类
      • 领头人
      • 技术合伙人
    • 顾问类
      • 投资顾问
      • 管理顾问

这些不同的道路,有一些共同的能力:规划、带人、沟通、执行等。虽然可能不做管理者,但管理作为一项综合能力,在职业发展和合作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。

  • 初衷
    • 不得以的选择
    • 别人眼中的成功
    • 不辜负组织的期待
    • 对管理职责轻松的想象

上述乃外驱力,不可长久。

  • 内驱力
    • 认同管理的价值
    • 享受管理工作
    • 看重管理方面的成长

服从让我们撑过白天,而投入才能让我们撑过夜晚。

适不适合做管理要看这个选择是否符合初衷,能否激发你的投入意愿。

  • 拐弯:走上管理岗
    • 天时
      • 机会、时机、大环境、时代背景
      • 审视身边的机会,但是要有随缘的心
    • 地利
      • 优势、能力、负责的工作内容
      • 负责最全局的模块,核心是广。锻炼全局视野、沟通能力、建立合作关系,成为核心。
      • 负责最核心的技术模块,核心是深。团队的技术骨干,容易得到重视而承担重任。
    • 人和
      • 机会、平台、资源的支持:上级
      • 陪伴和共同成长的伙伴
      • 指导和前进的方向:导师、指导人
      • 情感支持:面对困难和挫折
  • 回头:回头路做技术?
    • 患得患失
      • 万一做不好怎么办?
      • 管理技能尚不能安身立命
      • 来路证明技术才是自己的生产资本,技术时间变少,倍感失落
    • 对策
      • 患失:不要担心失去技术能力
        • 提高视角:从实现到应用,将工具变成手段看其收益
        • 换种方式:高效学习
          • 依靠团队建立学习机制,扩大接触
          • 借助平台请教专家,醍醐灌顶
          • 共创
        • 成为技术风格管理者
      • 患得即患不得:管理经历不会白费,一定会有所收获
      • 认清现实:无论是转入管理视角还是技术方向的提升,总会以更高的视角来看待技术,一定会导致“编码时间减少”,这并不就是放弃技术
        • 升维
          • 从目标出发去看待技术
          • 从评估角度去看待技术:哪些维度来评估技术应用;损失的边界是什么,紧不紧急
          • 从依靠自己的技术到借助大家的技术:带人做事,谁能胜任
        • 既然避无可避不如奋力向前
  • 忧虑:如何保持技术优势
    • 升维:从实现着变为评估者
      • 结果评估:你做了完善服务架构这件事情,但根本目标到底是什么?衡量维度是什么?
        • 这是一件什么事情?
        • 希望得到什么结果?
        • 有什么指标可以进行验收?
      • 可行性评估:能不能做且值不值得,成本是什么
        • 投入的资源
        • 维护成本:选型、升级扩展、问题排查、后续维护
        • 机会成本:经济学原理,投入的人力还可以做什么
        • 协作成本
      • 风险评估:未雨绸缪
    • 服众:不再是团队中技术最强的
      • 带领团队高效交付
      • 管理目标培养高技术能力的团队
      • 团队影响力
  • 怀疑:不适合做管理?
    • 管理风格是多样的,领导力风格不代表管理能力
      • 指令式:过程和结果
      • 支持式:关注成长和感受
      • 教练式:关注全局和方向,关注成长
      • 授权式:放养,关注结果
    • 以自己拿手的方式为主,必要时采用其他方式辅助
  • 找到自信:
    • 能力、经验缺乏:梳理自己的能力,将不同领域的知识、技能、思维模式,越来越通用的能力迁移到管理方向上
    • 面对团队成员:不把自己放在对立面,引导、支持。
    • 背负过高期待:建立反馈通道,获得正向反馈,提升自我认同。

管理的外形

  • 什么是管理
    • 三个阶段
      • 关注过程:做事
      • 关注过程和目标:设定目标,做事达成目标
      • 关注团队、过程、目标:设定目标,带人做事达成目标
    • 三要素
      • 目标:看方向
      • 人:带人
      • 过程:做事
  • 领导力:动员大家为了共同的愿景努力奋斗的艺术
    • 带领谁?
    • 做什么?
    • 去哪里?
  • 基本框架
    • 角色认知:天,认清自己的角色。
    • 管理规划:为了把事情做对
      • 职能:团队的责任和使命
      • 目标:目的地,相对于职能,可能更是一个短期的目标
      • 团队:你的团队是什么样的
      • 路径:投入什么,路线是什么
    • 团队建设:带人!搞定做事情的主体
      • 成员个体:成员的个人成长,包含能力和意愿
      • 成员之间:人员分工、协作水平
      • 团队整体:梯队、文化(文化应该是一种整体的默契和认同)
    • 任务管理:把事情做出来
      • 事前:分清轻重缓急
      • 事中:确保尽在掌握
      • 事后:复盘,抽取“流程”
    • 管理沟通:地,管理工作的载体

角色认知

你是否意识到了自己是一位管理者?多大比例从“管理者”视角来考虑问题并做出反应。

  • 角色变化:头马变车夫
    • 工作职责:完成分配工作 -> 如何实现上级目标
    • 负责对象:对自己负责 -> 对上级和下级负责
    • 关注焦点:过程导向 -> 目标和结果导向
    • 能力要求:个人贡献者 -> 团队贡献者
    • 任务来源:等活儿 -> 主动规划
    • 实施手段:亲力亲为 -> 依靠团队
    • 合作维度:平级伙伴 -> 上级规划、平级联合、下级落地
    • 合作关系:合作和竞争 -> 团队内合作
    • 思维方式:做成事 -> 做不做
    • 技术角度:应用实施 -> 技术评估
  • 认识误区
    • 视角局限:做传话筒,被动执行,导致团队缺乏方向感
    • 越俎代庖:未将功劳、责任、后果放手,导致团队无法有效成长
    • 不职业:管理风格不合格,未承担起管理职责
    • 单一视角、思维固化:容易被问题卡住,难以承担挑战性工作,认识层次无法提升
    • 固守边界:以全局目标为己任,承担边界模糊部分的职责
    • 患得患失:担心失去技术能力,无法全身心的提高技术维度

管理规划

  • 回答核心问题:这个团队你打算怎么带?
    • 职能:上级为什么要设立这个团队呢?
    • 目标:上级对这个团的产出有什么期待?
    • 团队:上级对这个团队的发展有什么期待?
    • 路径:我们需要向上级申请什么资源以完成期待?
  • 四要素
    • 职能:期待、独特价值、价值衡量
      • 层次:
        • 基本职责:本职工作,下限,解决的是团队的生存问题
        • 使命愿景:自我规划和设想,想象空间,团队的价值实现
      • 设定:
        • 收集信息:
          • 向上沟通:了解诉求
          • 向下沟通:倾听想法
          • 左看右看:看清边界,不越界,深度合作
          • 自我理解:你的决定
        • 提炼和升华:
          • 职责提炼:凝练成大家都能理解的稳定责任描述,如负责 App 的开发
          • 使命的升华:寻找团队的独特价值,设定基于结果的描述,如交付高质量的 App 产品
          • 确定衡量维度:确认从哪些角度、指标去评价成果,如开发效率、启动速度、安全性
        • 确认和主张
          • 和上级确认,或得支持和认可
          • 和平级、下级主张,传达给大家
    • 目标
      • 意义:期待、资源配置的衡量、目标清晰则执行力高、高凝聚力、高激励感
      • 原则:SMART 原则,即明确且可衡量、踮踮脚够得着、上下游目标相关、有明确时间点
      • 设定维度:
        • 业务目标:业绩角度的衡量,必选
        • 团建目标:可选,看团队发展需求
        • 专业目标:专业能力角度,技术指标,如稳定性等,为技术核心,一般必选
      • 设定形式:KPI、OKR,不同的是 KPI 是数据指向的,可能会偏离原始目标,而 OKR 是可以围绕 O 调整的,更有创造性
      • 挑战:
        • 不基于远程目标推进而基于现有资源设定目标
        • 目标不明确
        • 未向下传达
        • 苦恼目标的频繁调整:此时可以设定专业目标,以平衡业务目标的变动带来的不稳定,但是要进行好重要的专业目标和紧急的业务目标的权衡
  • 团队
    • 目标:规模、分工、梯队
    • 资源:人力资源的成本意识,为什么是这么多人,你的依据和逻辑是什么
    • 人才:要重点培养出哪些人,给什么样的平台、空间,能给什么指导,期待他们胜任什么职能
    • 呈现:
      • 团建目标视角的组织结构图
      • 资源视角的以级别为主序列的团队资源盘点,包含还需要多少人
      • 人才视角的培养对象和其预计能负责的业务
  • 路径:
    • 问题?
      • 有哪几条了可走,即通过哪几项重要的工作来实现
      • 需要什么准备,即投入多少资源
    • 常见的资源申请即增加人手,但是采取前要注意:
      • 资源的丰富性:看上级给了你多少时间,时间即资源、信息资源、权限资源
      • 手段的多样性:不同的手段收益和后续成本是不同的,如自研时间成本高但维护成本低,外包时间成本低但维护成本高等
      • 招聘的必要性:招聘是一个成本高见效慢的手段
    • 对结果的评估也影响我们对投入资源的衡量
      • 衡量维度:
        • 进度:一定要如期?
        • 质量:90分还是70分
        • 效果:不能都实现的话,能不能只实现主干功能
      • 目标下达时要体现最首要保证的维度,是要效果还是要质量或是按时交付
        • 利于分配者选择最适合的人
        • 利于承接者衡量自己投入的重心
  • 规划报告
    • 意愿:规划是分内之事,要时时思考
    • 时机:需要的时候就去做,但有几个重要的节点,如规定的时间、新接手团队、职能变化时
    • 形式:将四要素完整的体现出来
    • 沟通:与上确定,与下传达

团队建设

对于从事技术工作的新经理来说,带团队是一个全新领域下的挑战。

只关心眼前业绩的往往只是“项目经理”,他们只关注“做事”,而作为既对“事”负责又对人负责的管理者,团队的可持续性是其价值的集中体现。

一个好的团队是业绩好、效率高、可持续的。

  • 能力
    • 构成:
      • 三核:知识、技能、才干,其中知识是基础,技能是能力培养的重心
      • 三维:专业能力、通用能力、人格力量;新经理重点会落在专业能力上,成熟的经理更关注梯队的培养,此时通用能力则成为了重点;反之,也可以把自己的成长方向放在关注重点上
    • 培养方向:需要目标明确、根据需求重点突出的针对某项能力进行培养,以期待时间点团队成员的能力提升
    • 培养标准:
      • 避免期待不清导致期待过高或效果不佳
      • 合理安排精力投入,对不同对象的精力分配
    • 培养方法:
      • 帮助(或强迫)自学
      • 提供交流机会
      • 提供工作实践机会
    • 激发意愿:和培养方法类似
      • 推:通过要求、机制、氛围推动学习
      • 拉:通过榜样、导师指导、路线图指引方向
      • 放手:给予承担责任的机会、给出独立决策控件、允许犯错
    • 培养的信念:
      • 相信员工能力的差异,重视丰富性,这种差异可以碰撞带来创造力
      • 相信团队能力的系统性,完美的团队是价值观相同,优势互补的组成
  • 激励:个体战斗力 = 个体能力 * 个体意愿,激励是提升意愿的手段
    • 三个阶段:
      • 本能:职业的生存和安全。很少作为激励的手段,但基线需要被保证,不然更高层次的激励无从谈起
      • 外驱:寻求奖励,避免惩罚。手段为胡萝卜加大棒
        • 问题:外部激励手段有负作用
          • 导致内在动机消失,让人上瘾
          • 扼杀创造力、抑制善行、鼓励欺诈、走捷径等手段,滋生短视思维
          • 外部激励手段越用越差
        • 改善:奖惩机制对创造性有抑制作用,运用奖惩时应避免这种抑制
          • 预料之外 + 在工作完成后才给出
          • 非物质激励:
            • 表扬要具体:既能让成员知道你倡导的价值观,也可以避免泛泛而言使得旁观者忿忿不满
            • 表扬要公开:能扩大激励的效果,也可以传达你的价值观
            • 表扬要及时:不及时的表扬会令激励打折也会使成员不解
      • 内驱:内在动机
        • 三方面:
          • 自主:主导自己的人生
          • 专精:延展自己的能力
          • 目的:让生活更有意义
        • 三手段
          • 提升自主性:
            • 工作时间上和地点上的弹性
            • 工作内容上的自由度
            • 工作方法上的自由度
          • 提升专精度:
            • 明确其工作目标,可以提升其投入度
            • 目标略有挑战性,容易进入心流
            • 能发挥其优势:工作内容的期待;行为模式的期待;思维模式的期待
          • 提升意义和使命感:使其认可其工作的意义和价值
    • 幸福感:职场幸福感的提升可以激发积极性、提升归属感认同感
      • 营造积极正面的团队清晰
      • 帮助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
      • 为其自主投入创造条件
      • 帮助其获得成就感:
        • 日常工作项目化
        • 大型项目里程碑化
        • 任务安排成果化,即描述这个任务完成会带来什么
      • 意义和使命
    • 方案设计:需要考虑对象、目的、类型(短期还是长期效果)、手段、对象的情况(是否超过其期待基线、契合诉求)、合理性评估(成本投入和可能的负面效果)、时机
  • 分工:做好人员安排和工作划分,实现高效合作
    • 目的:
      • 实现规模化: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做更大更复杂的事情
      • 实现协作:分工是协作的手段,分工方式不能破坏协作的目的
      • 实现专精:人的精力是有限的
    • 常见结构:
      • 矩阵式结构:按照角色组成团队,根据项目临时聚合。好处是角色团队的专业度够高,坏处是项目执行效率较低
      • 业务单元式结构:业务部门内角色齐全。好处是因为长期磨合,协作效率高,坏处是可能有资源浪费,受限于业务大小,角色专业度可能也不够
    • 常见问题:
      • 分工模糊:边界可以模块但分工需要明确
        • 职责清楚才能带来归属感
        • 职责清楚才能突破边界,形成实际上的多付出一点
      • 不够稳定:减少业务调整带来的分工调整、关注主动调整分工如轮岗的合理性
  • 协作:分工是静态的,协作是动态的。好的协作状态是高度默契的。如何提升呢?
    • 整体统筹:
      • 当前协作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,需要做什么改善
      • 贯彻协作重要性,推进改善措施
      • 做好协调、提供仲裁,避免协作过程中的矛盾激化,这种矛盾的解决反而还能提高协作水平
    • 建立机制:提供学习模板和指导,帮助形成协作习惯
    • 提升互信:帮助相互了解、通过团建活动提升、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
    • 不断实践,不断改进
  • 梯队:团队的梯队是团队的骨架
    • 选才
      • 价值观的统一:保持人员选拔和团队建设的一致,能力、协作、文化是否匹配
      • 模式的差异:重视和你互补的人,接受差异化和多元化
    • 育才
      • 对齐期待:不要承诺激励,只确定培养意向和计划。一方面激励不是靠承诺达成的而是其自身影响,二方面一旦未达预期,承诺可能会造成人员流失
      • 做好授权:即放手,但也有一些注意事项
        • 审视初衷:即你放手的目的是锻炼能力还是什么
        • 明确期待:让培养对象明白你的期待,即授权的目标共识
        • 听其思路:授权也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,了解其思路可以把控风险
        • 重要约定:对自己最关心的事情进行沟通明确,避免在过程中过分打扰带来负面作用
        • 了解进展:把控风险
        • 给予支持:采取教练式的引导和启发
        • 洞察优势:加深对其能力的了解,更好的进行后续授权
        • 评估结果:反馈很重要,对其工作成果进行有理有据的评价和反馈。提出正面反馈并给出一两条改进建议
    • 建立反馈:建立一般两周为周期的沟通机制;及时进行 IDP (个人发展计划)评审,交换看法和观点;安排第二导师帮助成长
  • 文化:提炼一个记得住的口号,宣贯给团队成员和合作团队并时时践行
  • 团建活动:增加凝聚力的一个手段,可以根据你的初衷和目的进行设计

任务管理

  • 三个阶段
    • 事前:梳理任务优先级
    • 事中:进展按照计划推进
    • 事后:总结,形成流程机制以服务后续类似工作
  • 事前:轻重缓急
    • 决策方式:重要看收益,紧急看损失
      • 计划外任务看损失,损失高则插队,损失低可放入计划内列表
      • 计划内任务看收益,收益高则优先,收益低则to do
    • 决策要点:
      • 任务重要度的衡量要和时间段内的目标对齐,高收益但不同方向的任务可能暂时并不重要
      • 任务的评估是有弹性的,根据进度、质量、效果的不同期待可以有多种排期
      • 搞清楚上级期待多沟通,安排调整后汇报你保证了什么可能会影响什么
  • 事中:过程管理,如何保证项目有效执行的必要条件,不存在通用的充分条件
    • 四个障碍
      • 目标不清:用于衡量的目标、实施方式、完成的维度重心、交付期待未同步
      • 总负责人缺失:负责人是对项目中所有涉及执行和协调问题都要负责的人
        • 项目涉及的各个团队是否都有一个明确的负责人
        • 所有成员是否清楚各个方向的负责人
        • 项目是否有一个总的负责人,其是否是实际的负责人(时间、精力或权利)
      • 缺乏有效运转的机制
        • 依赖人的主动性,缺乏基本的流程和机制
        • 有机制,无人监督执行
        • 有人监督,但无人执行
      • 沟通不到位:不主动、未完全覆盖、未确保反馈
    • 有效要素
      • 目标不清?
        • 明确目标(SMART原则)
        • 有效传达
        • 变更同步
      • 责任不明?
        • 明确实际的总负责人
        • 各合作方负责人明确
        • 所有负责人知晓并认同自己的职责
      • 推进不力?
        • 形成机制
        • 确保执行
        • 抓住关键环节
      • 沟通不畅
        • 主动沟通
        • 回放确认
        • 沟通闭环
    • 发展:对你有效的管理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,想要持续的话需要提炼方法论,建立流程机制,用于培养团队梯队
  • 事后:流程机制。作为管理者想要让员工分担我们的工作要么靠梯队要么靠机制,机制可解近渴。
    • 步骤:
      • 明确目标:描述清楚场景和要解决的问题
      • 提炼关键点:提炼出场景的关键环节,比详细的操作文档更易执行,也更易据此实施质量把控,验收关键环节即可
      • 明确监督者:要确保检查和确认流程机制的执行情况
      • 评估操作成本:机制的目的是简化工作(成果提升的部分也要计算在内),不能给执行者带来更高的执行成本
      • 形成共识:沟通机制有效性和可实施性
    • 原则:
      • 可操作,即简单原则
      • 只打关键节点,即关键原则
      • 明确到人,即问责原则
      • 从工作场景中来,到工作场景中去,即实用原则
    • 误区:
      • 机制不是越多越,机制的奖励、执行、后期维护都是成本
      • 机制是下限,人是上限,所以机制不能替代激励
  • 高效执行:
    • 个体产能 * 合作有效度 * 方向有效度 * 工作时
    • 对应管理即:(能力 * 意愿) * (分工 * 协作) *(目标 * 沟通) * 工作时长

管理沟通

所谓管理,就是协同多人并“假人之手”来完成工作,而所有的协同都要通过沟通来完成。

  • 两个视角:沟通技巧固然重要,但是不能脱离开管理,管理才是目的。面对每一个管理沟通问题时,都需要通过两个视角来看待。
    • 管理视角:这是一个什么管理问题,在哪个管理要素上?
    • 沟通视角:沟通的目的是什么,需要以哪种方式沟通?
  • 挑战:为什么管理沟通是困难的?以下是技术人到管理的四个阶段
    • 技术工作:
      • 内容:操作机器、学习语言、设计算法、开发功能
      • 特点:和客观事物打交道,把握力高,确定性强
    • 项目管理:
      • 内容:明确需求、制定计划、把控流程等
      • 特点:项目管理虽然要和人打交道,但其目标、流程等还是在一个大的固定框架下的
    • 和下级合作:
      • 内容:分配任务、跟进进展、激发动力、评价结果
      • 特点:人是最不稳定的事物,很多工作需要因人而异,但作为上级是有一定的主动性和强势性的
    • 和上级合作:
      • 内容:领取任务、领域意图、提供建议、申请资源、寻求帮助
      • 特点:同人是最不稳定的事物,且上级完全不受把控
  • 基本框架:四要素
    • 组成:
      • 目的:这次沟通的目的是什么?
        • 建立通道:建立沟通关系和沟通渠道
        • 同步信息:最常见的信息交流、确认、下达
        • 表达情感:如表达压力感谢关心和认同
        • 输出影响:希望别人能采纳自己的观点
      • 通道:和对象的沟通关系
        • 好的沟通通道?
          • 稳定:信任关系和信任水平起决定性因素,不会因为分歧、误会导致断交
          • 高效:默契,举手投足了解想之所想不需多费口舌
        • 如何建立沟通通道?
          • 明确沟通意愿:作为管理者沟通时必须的,上级默认是需要下级主动向上沟通反馈的
          • 评估事务特点:审事,根据事物的特点选择沟通方式和频次,如紧急、繁琐的事情选择面谈,需要留底确认的选择邮件
          • 了解沟通风格:审人,主动发起沟通的人为了达到沟通目的,需要迁就沟通对象的风格而不是自己的
          • 审视信任关系:信任关系够可能只需要一句话,信任关系不够就需要想想利益交换了
      • 内容:
        • 内容选取:和沟通目的越相关效果越关键,关系不大的内容另行沟通
        • 呈现逻辑:即提高效率,常见注意项有标题清晰、指向明确、结论优先、结构化
        • 倾听:有效沟通是双向的,要判断对方传递的信息、意图
        • 确认:dobule check
      • 影响力:能在多大程度上的影响说服对方,不同影响力的效果是不同的
    • 如何提升?有哪些维度的能力长期积累可以帮助我们提升管理沟通能力?
      • 管理逻辑:管理沟通是管理问题,管理能力长期有所帮助的
      • 通道品质:信任水平和默契程度需要长期积累
      • 工具流程:凝练自己的沟通技巧和流程
      • 影响力
  • 两个技术:如何避免鸡同鸭讲,除了需要长期积累的维度提升通道质量还有什么办法?
    • 倾听:
      1. 先确认事实:由于事实的客观性很容易达成一致
      2. 再确认感受:由于角色和思维方式的不同,双方对同一事实的感受是有差异的,此时可以通过“对于这些情况,我的看法是…,我想了解下你的看法是什么?”避免猜测和想当然引起的误会
      3. 明确意图:沟通双方的意图是不一样的,但是没有冲突,可以明确后依次沟通
      4. 达成共识:完成此次沟通并明确后续行动项
    • 发问:发问是倾听的一种发起手段,但是发问可以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表达
      • 封闭式发问:使用带有明确答案范围的发问方式,如“这两种方案哪种好?”“看这样行不行”适合以下的这些情况
        • 要降低回答成本时
        • 要收敛和聚焦话题时
        • 要得出结论并加以确认时
      • 开放式问题:“对于这件事,你怎么看?”
        • 收集信息和观点时
        • 激发对方表达意愿时
        • 缓和谈话气氛时
  • 影响力:影响力是一种不使用强制性力量却能改变别人看法的能力
    • 两大类型
      • 职权影响力:传统因素、职位因素、资历因素
      • 非职权影响力:
        • 信任:
          • 品格:深入了解、价值观认同
          • 历史表现:
            • 及时响应对方:意味着可控、可依赖
            • 去承诺然后兑现承诺:
              • 事前做出承诺,让你的上级知道你在负责并确认你能搞定
              • 只承诺其中的关键 1-3 项工作
              • 发生变更后提前做出调整并和上级重新明确
        • 专业:权威、逻辑
          • 提升权威度,提升自己的专业度或找权威来站台
          • 逻辑:数据准确、论据充分、条理分明可大大提升你的观点
        • 互惠:双赢、帮助,厘清对方的诉求,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
        • 情绪:情怀、情绪掌控,通过感性因素、情绪渲染来感染别人“画大饼”
    • 运用:
      • 影响力的提升可以从非职权影响力方面积累
      • 互惠、专业、情绪可以解近渴
    • 滥用:非手段的滥用,而是某些不经意的表现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力,如言行不一、散发负能量等
  • 三大场景
    • 向上沟通
      • 四个挑战:
        • 能不聊就不聊?:管理工作中沟通是必要的,从 4 个沟通目的来审视是否这次沟通发起真的没必要
        • 拿捏不好分寸和尺度:已经觉得有必要沟通了,可以从价值判断此次沟通的重要性,即“能给我或团队带来什么价值”“能给上级带来什么价值”
        • 无法领会上级意图:回放确认避免偏差
        • 很难认同、影响上级的观点和决策:提升影响力吧
      • 四个误区:
        • 目标的误区:默认双方达成一致、默认达成后不再需要沟通、默认被动由上级下达
        • 进展汇报:不追问和确认,懒得解释,受偶然的因素影响默认因素(如上次问了细节,但领导还是只关注大体框架的)
        • 寻求支持:不到最后一刻不寻求支持、为未申请到资源耿耿于怀、因申请到资源认为领导好说话
        • 结果反馈:事情完成后领导自有评价、为团队争取认可是不可取的、被给予差评则永无翻身之日
    • 向下沟通:
      • 如何批评员工:
        • 三个原则:对事不对人、批评要具体、给出问题解决的出口
        • 行动:
          • 先审视发生不期望的事情后批评是否是当下最好的选择
          • 转换意图:分析行为背后的正向意图,很多表面上看上去是消极的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正向的目的,将“我不要…”变为“我要…”的积极意图
          • 提出对未来的期许
      • 沟通不顺畅:
        • 积极引导四步法打开话匣子:找关切点 -> 表达欣赏 -> 表达好奇 -> 继续挖掘
        • 采用前文提到的倾听对齐的方法
        • 采用主动积极式反馈激发积极性,和积极引导类似:给予正面评价而非打击的积极要素,再用发问的方式主动要素引导进一步表达
      • 和牛人的较量:没必要,用之而非竞之
        • 认清自己的角色在更高的维度上
        • 认同其价值加以授权
        • 提供支持和帮助解决技术之外的问题,还能增加影响力
        • 增加必要的约束,其个性需要受控
      • 应对刺头:需要付出非常多时间和精力管理的才是刺头,让你不爽的不是
        • 考虑其在团队和做事方面的建设性和破坏力,对需要淘汰的尽快淘汰
        • 不用淘汰的尽快促其发生改变:不满意 * 愿景 * 第一步 > 阻力 时即可改变
    • 横向沟通
      • 有组织利益共同点的,哪怕共同点的层级很远双方也是组织协作关系,在非职权影响力不够用时还可以基于职权关系
      • 无组织利益关系的,就需要进行利益交换,想清楚我们想要的和对方想要的我们能否满足
  • 绩效沟通
    • 挑战:对绩效制度不认同,如对强制比例分配的不满;绩效管理的困惑,如处理员工的质疑;沟通过程的挑战
    • 本质:
      • 组织意义:是组织优化器,通过激励先进和淘汰落后推动组织进步,这是第一性原则
      • 业绩意义:让团队和员工知道把什么做好最重要
    • 结论:
      1. 绩效制度的第一性原则是筛选性,所以分布比例是首要保证
      2. 绩效等级的评价标准是第二位的,当和绩效分布发生冲突时,要确保第一性原则
      3. 绩效制度在微观层面的不合理是存在的,但要看到“广”和“久”的整体合理性
    • 绩效管理:
      1. 绩效制定:是一份协议,希望员工接下来把工作重点放在哪,约定维度或确定的刻度,对核心员工定制设计
      2. 绩效确认:对核心员工一对一确认,对其他员工在考核开始前公布
      3. 绩效维护:管理者重点改变时应主动发起绩效更新,约定维度则在变更时更稳定
      4. 绩效评估:摆事实和数据,员工自评比分支高低更有参考意义,绩效评估是后续沟通反馈的开始
    • 绩效沟通:
      • 目的:
        • 信息对齐:降低信息盲区,交换双方评价标准和依据,了解对方的期待
        • 工作辅导:对过去做法改进建议、对未来做法提出具体期待、教授职场法则
        • 员工激励
      • 步骤:
        1. 搞定自己:让自己内心笃定的去进修沟通
          • 诚意:审视自己是否是真诚的,目的是否真诚
          • 正心:审视自己的角色,是否基于角色给出了公正的评价
          • 理直:审视自己的逻辑,是否认同绩效的原则
        2. 搞定绩效:
          • 审视协议:即绩效计划,在评价前看看是否还合理
          • 收集事实:复查员工表现,收集反馈和具体案例
          • 提前计划:提前思考员工发展和后续安排,有备而来
        3. 搞定沟通:认可其部分工作、指出差距、指明出路
    • 情绪管理:通过认知、接纳、察觉的步骤帮助自己和员工提升情绪管理的能力
    • 常见沟通误区:
      • 视角问题:只从自己的视角而未从角色视角出发。要站在自己的上级的视角和各个团队协同以收获共同的成果,做出团队的业绩
      • 姿态问题:总是在防卫,随时准备战斗。应就事论事,少些个人感受
      • 方式问题:给人贴标签。同样应就事论事,管理自己的情绪
      • 意识问题:没有形成沟通闭环意识。可以回放确认
      • 初衷问题:只抱怨。散发负能量,忘记了沟通的目的,进行意图转换,消极变积极,“我不要…”变“我要…”,使得情况得到一些改善

管理方法论

前文所提即管理方法论,方法论是方法的产生方法。是一种更本质、更体系化的方式,具有可迁移、传承的特性,是管理者的核心技能。

  • 处理管理问题的一般步骤
    1. 定义问题:当前提出的问题是问题还是对实时的陈述?如“员工离职了怎么办?”根本问题应该是因为员工离职所担心的哪方面事情
    2. 明确目标:问题解决一定是目标,但是问题解决的维度也需要衡量
    3. 选择方式:根据事务特点和自己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
    4. 评估结果:要验收结果并提取经验,在实践中提炼完善方法论
  • 管理者如何完成空降:
    1. 诚意正心:确定自己的初衷,在发生冲突时,跳出角色基于初衷做出价值判断
    2. 对齐期待:你的职位头衔和角色定位未必是一致的,和直接上级去约定你的角色和受到的长短期期待
    3. 兑现承诺:可以首先做好几件事
      • 和重要相关方建立沟通通道
      • 盘点团队当前工作的轻重缓急
      • 盘点团队人员情况,审视团队现状为管理规划提供信息
      • 进行管理规范,未来三个月或半年的业绩

管理之路

职场的核心法则是价值兑换,管理者的价值对话模式是能力价值加上组织价值(因为是管理团队的一员而产生的附加价值)

  • 核心竞争力的提升
    • 提升能力价值:
      • 全局感即更高视角的判断决策
      • 方向感即明确并选对团队的方向
      • 团建能力即带人能力
      • 交付能力即做事能力
      • 沟通能力
      • 成熟度即形成系统的管理方法论
    • 提升组织价值:积累信任、默契、影响力
  • 价值兑换模式
    • 短期:生存视角,为客户找到你的价值,即匹配上级和公司的期待,他们是你的客户
    • 长期:未来视角,为你的价值找到客户,主动规划,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

职位头衔不再能体现职责要求,从实际的工作需求去定义自己的职责和角色,着眼于价值输出最大化


相关文章

Content